发布日期:2023-06-27 15:14:46

关雎周南古诗关雎周南和古诗中华诗歌文化瑰宝的经典文学之旅

本文目录

  1. 关雎的赏析?
  2. 诗咏关雎什么意思?
  3. 关雎又称什么?
  4. 关雎和蒹葭的创作背景?

关雎的赏析?

关雎的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先贤们编《诗经》把这首爱情诗冠于三百篇之首,为后世文学表现爱情这一主题确定了基调——赞美纯情真爱,颂扬坚贞不渝,倡导对女性人格的尊重,对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兴盛起了好的开端,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古希腊神话中有关爱情的描写相比,中国古诗词中对于爱情主题的表现更富于一种人性美。

男女相悦,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幸福生活的象征,倾注真爱,付出真情,爱情的果子才会甜美。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打男主人公在河边看到那位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之后,食不甘味,夜不成眠。

姑娘采荇菜的每一个动作都定格在了男主人公的大脑里了,睡不着时,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姑娘采荇菜时“流”、“采”、“芼”那些不同的动作——在他的心中,淑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美好,想起来让人心里甜蜜蜜的。男子已深深爱上了那位姑娘,他该怎么办呢?“琴瑟友之”。

他想用为姑娘弹琴、唱歌这种办法来接近姑娘,赢得姑娘的芳心。这样想着,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在陶醉中甜甜地睡着了。连日来的相思使他一直失眠,今夜好不容易睡着了。睡着后他做了一个甜蜜蜜的梦,梦中,他骑着大马,带着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将那位他日思夜想的姑娘娶回家了——“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咏关雎什么意思?

关雎是指《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其指周南关雎,属于一种鸟名、鱼鹰。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又称什么?

关关:水鸟相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水鸟。《尔雅·释鸟》:“雎鸠,王鴡。”郭璞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按鸠再国风中见过四次,都是比喻女性的。相传这种鸟雌雄情意专一,和常鸟不同。《淮南子·泰族训》:“《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

《周南·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居“三百篇”之首,因此向来备受重视。自《毛诗序》开始,汉、宋以来治《诗》的学者,多数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

周代孔子:《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汉代卫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毛诗序》)

唐代孔颖达:此诗之作,主美后妃进贤。思贤才,谓思贤才之善女。(《毛诗正义》)

关雎和蒹葭的创作背景?

关雎的写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

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 关雎周南古诗关雎周南和古诗中华诗歌文化瑰宝的经典文学之旅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解读回应